亚洲A∨无码澳门在线_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_国产普通话刺激_女生免费黄视频

補貼退坡定后,新能源車賣一臺虧一臺,為何車企仍不敢提價?

鉅大鋰電  |  點擊量:0  |  2019年06月28日  

知勢研究局首發(fā)頭條

這兩天,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緩沖過渡期宣告結束了。

從6月26日開始,純電動車的地方政府補貼已經取消,而國家補貼標準也降低50%以上,整體的補貼退坡幅度超過50%。

我們之前也曾經分析過,這次退坡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以知勢君本人的一臺小鵬G3中配智享版為例,整車價24.18萬元,去年享受全補貼購買的時候是14.98萬元,當時這款車可以享受到的補貼超過9萬元;今年2月份退坡標準明確之后車價就上漲到17.78萬元,而按照新標準,現在這款車可以享受到的補貼估算下來已經只有2萬元左右。

理論上,補貼少了,車價就應該漲;車企如果不漲價,其實就等于自己硬扛,內部消化利潤的縮水!

那么,真實市場上的反應又是怎么樣的呢?

總體來說,大部分廠商都不同程度的在硬扛。畢竟從5月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來看,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0.4萬輛,同比微增1.8%,增速幾乎完全熄火,這個時候如果還硬著漲價,下半年銷量搞不好就得雪崩。

不過,之所以說不同程度,是因為硬扛總是有限度的,廠家也都有打算。

比如小鵬和威馬,在今年3月份漲價之后,這一次就選擇了不漲價。以小鵬為例,3月份漲價近3萬元之后,在5月份又通過其他形式優(yōu)惠近2萬元。他們大概心里明白,如果這一次再漲價,銷量就未必能保證了。

小鵬汽車宣告不漲價

又比如廣汽新能源宣布AionS在今年7月31日前都將享受6月26日前的補貼后售價,很明顯,因為AionS最近兩個月才上市,還沒有正式交付,廠家手里可能還有一些“可以享受補貼”的特殊指標。

而有一些廠家,之前幾個月硬扛了,這一次的實際售價其實已經不得不漲。但在這個時候,他們大多在宣傳上比較含糊,畢竟誰都不想成為輿論風口中“那個漲價的”。

還有一些之前依靠補貼活著或者就是來騙補貼的,售價5-8萬之內的新能源車,這次補貼退坡基本上把補貼都取消了,它們基本也就不怎么賣得動了,也就懶得宣告漲價了。

不漲價=虧損,為什么這些車企寧愿賣一臺虧一臺,也要硬扛下去呢?

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是,關于虧損和銷量,本身是一個取舍的決策,在企業(yè)的角度,除了盈虧之外,有著銷量和銷量背后汽車企業(yè)更為看重的東西,那就是融資。

對于大部分造車新勢力來說,在目前這個階段,虧1個億和虧10個億,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雖然不漲價一臺車可能真得虧進去一兩萬,但就算接下來一年多賣兩萬臺,也就多虧3-5個億;但多賣一兩萬臺,對后續(xù)的融資支持卻非常重要。

要知道,今年以來新能源車的競爭激烈程度比往年高太多了,市場上車型多了何止一倍,無論是配置還是科技都在往上走,沒有融資支持,后續(xù)是會出大問題的。

在商言商,沒有人會甘心一直虧下來,那么接下來,汽車廠家還會玩出什么花樣呢?

新能源車銷售低利潤甚至負利潤基本是已經確定的,不過,車商有可能通過汽車金融把錢賺回來;這一塊體現的就是各種低首付或者零首付方式。

另外,由于新能源車使用的成本確實是比較低廉的,車商去年以來大舉布局的出行業(yè)務,估計也是利潤來源。

最后,該提價的估計還得提,畢竟物價漲那么多,只有汽車和數碼產品是反向而行的。知勢君認為,而那些沒有融資需求的車企,比如上汽、長安和吉利的新能源部門,他們接下來估計該適當提價的還會適當提價。等全市場都慢慢適應了補貼退坡之后的格局之后,之前那些“硬扛”的車企也可能通過增減配置的方式推出新的價格體系。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