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2月02日
長城汽車揭秘大禹電池,如何做到不起火不爆炸,抗千度高溫?
"在持續(xù)發(fā)生三次多個電芯集聚觸發(fā)熱失控,溫度最高達到1037℃,電池包內氣壓達到三次高峰,瞬間最高氣壓約16kPa,通過尾部滅火盒設計,可以將外溢煙霧最高溫度控制在100℃以下。"
這是長城汽車披露的大禹電池的測試結果。
九月二十四日,長城汽車在北京舉辦了"大禹電池技術媒體品鑒會",首次詳細披露核心技術。
大禹電池八大核心技術:熱源隔斷、雙向換流、熱流分配、定向排爆、高溫絕緣、自動滅火、正壓阻氧,以及智能冷卻,最終可實現(xiàn)"電芯化學體系全覆蓋"、"任意位置電芯"、"單個或多個電芯"觸發(fā)熱失控的情況下都能實現(xiàn)不起火、不爆炸。
大禹電池技術兼容性也很好,可滿足未來不同化學體系電芯,以及不同PACK的應用技術。
長城方面表示,大禹電池技術將于2022年全面應用于旗下新能源系列車型。首搭項目為沙龍品牌第一款車型。
除了自用,大禹電池還對外開放專利。超60項專利,將免費開放給全社會。
1"變堵為疏"的設計理念
"變堵為疏"應該是大禹電池技術和其他電池技術最大的不同點。
在長城汽車動力鋰電池設計總監(jiān)曹永強看來,電池安全涉及電化學安全、機械、電氣、整車集成、功能安全、熱安全等多個方面,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綜合問題。就電芯而言,目前行業(yè)內通過正極摻雜改性、陶瓷涂層、特制電解液等技術來提升安全性,但電芯仍面對內部缺陷、一致性差異、濫用等挑戰(zhàn),無法做到絕對"零熱失控"。
也因此,電池系統(tǒng)層面的安全就尤為重要。
長城汽車在電芯、模組、電池系統(tǒng)、整車四個層級,從電芯測試、系統(tǒng)匹配、安全設計、虛擬仿真、測試驗證等多個維度,進行矩陣式設計來實現(xiàn)電池安全防護。
"大禹電池"重要設計思想是"變堵為疏",它改變了傳統(tǒng)以堵為主的電芯控制技術,將熱失控后出現(xiàn)的氣火流按照設計通道安全疏導出電池包外。
長城汽車動力鋰電池設計總監(jiān)曹永強
用曹永強的話說,這是一個"控"、"導"、"疏"的過程。"控"是把熱源通過材料在模組和電芯層級安全有效控制。"導"通過雙向放流和定向排爆精準化設計,讓它安全地沿著安全通道流動;"疏"在流動過程中會就近快速疏導到通道之中,在高壓之下快速排出包外,排出之后通過材料抑制減少長時間傳導。
2實現(xiàn)方式:八大核心技術
設計思路有了,技術實現(xiàn)方面,長城汽車則通過熱源隔斷、雙向換流、熱流分配、定向排爆、高溫絕緣、自動滅火、正壓阻氧、智能冷卻這八大核心技術加以實現(xiàn)。
曹永強介紹說,這每一項核心技術中都有許多專利技術,目前已獲得數(shù)十項核心技術專利。
(1)熱源隔斷
首先是熱源隔斷,它的最重要優(yōu)勢是從電芯、模組兩個層級進行雙重防護。
電芯方面,所有電芯間采用全新開發(fā)的雙層復合材料,既能隔離熱源,又耐火焰沖擊,有效解決了傳統(tǒng)氣凝膠不耐沖擊的痛點。同時結合不同化學體系電芯循環(huán)膨脹特性不同,設計雙層復合材料,既可有效解決電芯膨脹對空間的需求,又能隔離熱源。
模組方面,每個模組間都采用高溫絕熱復合材料,可阻止火焰沖擊和長時間傳熱傳導。防護罩設計定向排爆出口,能快速將模組內部高溫氣火流排出,防止模組內部熱蔓延。
(2)雙向換流
電池發(fā)生熱失控過程中會出現(xiàn)大量高溫、高壓氣火流,大禹電池技術通過對多種類換流通道設計方法仿真模擬,實現(xiàn)換流強度和比例的精準化設計,有效控制熱源按預定軌跡流動,減少對相鄰模組的熱沖擊,可以防止再次引燃。
(3)熱流分配
則是通過搭建燃燒模型、熱力學和流體力學擬合仿真、沖擊強度和壓力計算等虛擬技術應用,可實現(xiàn)氣火流在不同結構通道內的均勻分布。
曹永強介紹說,電池包之內,他們設計了縱向通道,縱向通道和底部的換流通道是連通的,就是說它在氣壓的用途下,它會上下流動。
關于流動軌跡,曹永強他們也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我們通過大量的仿真,關于氣火流的強度和比例進行精準化的設計,它是要經(jīng)過我們對熱量的分析,氣流強度的沖擊的大小,溫度的變化,按照熱源軌跡去流動,防止對相鄰的電芯相鄰的模組出現(xiàn)急劇性的熱沖擊,引發(fā)第二次熱失控。"
(4)定向排爆
這是大禹電池最核心的技術。它是通過分流、導流、換流將火源快速引導至滅火通道并安全排出。該技術目前已攻克了通道內壓力和流量均勻化調節(jié)的難點,消除了熱量集中,使氣火流在通道內分層均勻流動。
曹永強解釋說,通過定向排爆和換流,可以使高溫氣體,例如NCM811電池,超過1000℃的高溫迅速降到200℃以內。
(5)自動滅火
長城汽車在電池包的定向排爆出口,設置多層不對稱蜂窩狀結構,實現(xiàn)火焰快速抑制和冷卻,并通過多點化、均布化、小型化設計,有效減小體積、降低重量,提升降溫效果。此時,氣火流排出到電池包外的溫度已經(jīng)低于100℃。
關于熱源排出,長城汽車也是經(jīng)過設計的。曹永強說,熱源排出的位置是整車的一個安全區(qū)域,排出的氣體不會對周圍的人和物出現(xiàn)二次傷害,這就是定點排出的設計理念。
(6)正壓阻氧
根據(jù)蜂窩孔徑及單位氣體質量流量,保持包內壓力始終高于包外,防止因氧氣進入導致二次燃燒。
在曹永強看來,正壓阻氧非常重要,因為氧氣進入導致的二次燃燒是非常爆裂式的燃燒,是很難抑制的。
因此,他們在通道和滅火設計時,滅火的孔徑大小尺寸,是經(jīng)過多次測試才選擇的最優(yōu)指標,保證電池包的壓力一直高于電池包外,防止電池外部的空氣進入到內部。
(7)高溫絕緣
高溫絕緣就是對電池包內的高壓部件進行絕緣防護,因為在熱時空過程中,傳統(tǒng)設計的高溫絕緣層會被燒掉,電池包內的金屬部件會起弧。
曹永強解釋說,一旦引起高壓起弧,金屬部件會瞬間被擊穿,電池包就會出現(xiàn)大的孔洞,火焰就會沖出電池包。
因此必須對電池包內的高壓連接及高壓安全區(qū)域進行高溫絕緣防護設計。
大禹電池技術結構演示
(8)智能冷卻
長城汽車針對電池安全擁有智能冷卻監(jiān)控和自動冷卻啟動系統(tǒng),當電池管理系統(tǒng)識別到電芯已觸發(fā)熱失控,能夠通過BMS和云端雙重監(jiān)控,確保整車快速開啟冷卻系統(tǒng),抑制熱擴散。
曹永強尤其強調了他們一張大冷板的集成式設計。"連接軌道和接頭數(shù)量多,很容易導致破裂或接頭不良,從而導致整個冷卻系統(tǒng)失效。"
大禹電池冷卻系統(tǒng)采用單張大冷板和箱體集成設計方法,能有效防止管路因高溫泄漏和爆裂問題,并且可根據(jù)電芯和模組熱失控溫度狀態(tài),智能調節(jié)冷卻系統(tǒng)的開閉時間、流速、流量等,實現(xiàn)不同熱失控條件下、高效冷卻策略。
3仿真分析:縮短開發(fā)周期和風險
為了驗證大禹電池技術的安全,長城汽車通過仿真分析實驗,構建了整包級熱失控燃燒模型。據(jù)曹永強介紹,該燃燒模型實現(xiàn)氣流和火流多維度擬合仿真,顛覆了在熱失控領域先開發(fā)再測試的傳統(tǒng)方式,實現(xiàn)無實包條件下全數(shù)字化熱失控虛擬仿真。
曹永強說,傳統(tǒng)模式是先設計一款電池包,通過加工、制樣,再組裝,最后將電池包抬到測試地點進行測試,再進行線束采集監(jiān)測,周期長、人員投入大,還可能有很多情況監(jiān)測不出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長城汽車開創(chuàng)了熱失控虛擬測試技術。在電池包設計完成之前,他們就可以開展熱失控測試,在電池包設計凍結之前,他們已經(jīng)開展了幾十上百次的熱失控測試,因此他們對電池包內的每一個位置的溫度,每一個電芯的狀態(tài),都非常清楚。
電池包里面的實時壓力,也可以通過仿真手段在前期識別出來,這對他們工作起到了極大的便利性,因為他們可以了解每個原器件、防護件要承受多少壓力,他們根據(jù)壓力直接選型即可。
他們還仿真了電池包熱失控后,溫度在電池包如何擴散,擴散到不同維度、層面所帶來的影響。曹永強介紹說,他們完全能夠實時的掌握流量分配,并且可以提取流量大小,熱量的多少等數(shù)值,并據(jù)此來調整冷卻系統(tǒng)的工作模式。
可以說,通過這個模型,長城可以提取電池包內任何剖面、任何結構熱失控的參數(shù),對熱失控的全周期狀態(tài)都能進行預測。在曹永強看來,這是實際測試條件下不可能做到的。
4測試結果及應用領域
當然,設計效果如何還得靠測試驗證。
依據(jù)測試標準:GB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長城汽車選取行業(yè)最具挑戰(zhàn)的三元811體系高鎳大容量電芯進行測試。
通過加熱方式進行熱失控觸發(fā),采用兩個電芯持續(xù)觸發(fā)的測試方式,觸發(fā)位置選擇了模組的中間電芯。
測試中持續(xù)發(fā)生3次多個電芯集聚觸發(fā)熱失控,溫度最高達到1037℃,電池包內氣壓達到三次高峰,瞬間最高氣壓約16kPa,通過滅火系統(tǒng)抑制電池包外溢煙霧最高溫度低于100℃,防止對周圍出現(xiàn)二次傷害。
曹永強解釋說,關于三元811體系電芯而言,雖然針刺和加熱劇烈程度相當,但加熱出現(xiàn)的大量熱源要比針刺嚴苛的多,所以測試采用加熱觸發(fā)。
當然電池技術的兼容性也很重要。大禹電池技術不僅可滿足未來不同化學體系的電芯,還能滿足不同PACK的應用技術,包括,未來CTC(CelltoChassis)電池PACK和融合的技術。
針對媒體關注的成本和電池包重量是否新增方面。曹永強表示,他們選取的這些材料都非常容易購買,而且作為技術提升,他們沒有額外新增電池包的重量,在局部上還減少了材料應用,因此成本和電池包重量上都沒有明顯變化。
產(chǎn)業(yè)化方面,大禹電池技術將于2022年開啟對長城汽車旗下新能源系列車型的全面應用。其中,沙龍品牌第一款車型即將首搭大禹電池技術并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