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2年06月15日
動力鋰電池集體擴產量否緩解"電池荒"?
新能源汽車的行業(yè)大潮之下,還有比造車更好的投資項目么?從各地招商引資的近期熱點來看,造電池貌似比造車更熱門,更受歡迎。
和整車項目相同,動力鋰電池也是高投入高產出的大項目,投資規(guī)模動輒百億元,預估產出營收則更高。而且,動力鋰電池公司多、擴產項目多,不像整車項目那樣"僧多粥少",只有熱門一、二線城市才有機會,只要手里有礦,"十八線"小城同樣能勝出。
緊隨"芯片荒"之后出現的"電池荒",是這一輪動力鋰電池公司忙著擴產、上新項目的重要原因。動力鋰電池公司新一輪增資擴產熱潮,除了引發(fā)資本扎堆、地方政府拼搶、原材料價格瘋漲之外,能否真正解決"電池荒"的問題,業(yè)界尚有不同看法。
01電池荒和擴產忙
八月份,動力鋰電池公司的擴產項目依然一個接一個。月初,贛鋒鋰業(yè)宣布,控股子公司贛鋒鋰電擬投資84億元,在江西新余和重慶兩江新區(qū)兩地,建設年產15GWh新型鋰電池項目。中旬,中航鋰電宣布和合肥市簽署投資協議,總投資248億元的中航鋰電合肥基地項目正式落戶合肥長豐縣,中航鋰電將在當地新建年產量50GWh的動力鋰電池及儲能電池產業(yè)基地;蜂巢能源宣布在浙江湖州開建總投資56億元,年產15GWh的動力鋰電池的新項目;比亞迪旗下負責動力鋰電池業(yè)務的弗迪實業(yè)新增鹽城、濟南兩個分公司,可以預見背后同樣是大規(guī)模投資的新項目。
八月十二日晚,CATL的一筆近600億元的定增通告,奏響了這輪動力鋰電池公司增資擴產的最強音:587億元的融資中,除了70億元的技術研發(fā)開支、93億元用來補充經營流動資金之外,其余資金將全部用于鋰電池產量的擴建。
實際上,這一輪擴產潮已經持續(xù)了有段時間。在疫情突襲、汽車行業(yè)不太景氣的2020年,擴產已經是動力鋰電池行業(yè)的主旋律,不少公司都在熱火朝天地上馬新項目。據媒體統計,2020年,鋰電池投資項目28個,26個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逾1820.23億元。
到了2021年,動力鋰電池公司的擴產步伐不僅沒減,還進一步擴大。研究機構的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多家動力鋰電池公司宣布擴產,相關投資項目共57筆,總投資規(guī)劃超3500億元。
動力鋰電池擴產的重要原因,是市場需求快速上升。進入2021年,全球電動化進程提速,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也迎來大發(fā)展。我國汽車工業(yè)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七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共銷售147.8萬輛,同比上升2倍,已超過去年全年136.7萬輛的水平。歐洲、美國也紛紛出臺多種政策,拉動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上漲。
新能源汽車銷量上升超預期,導致上游產業(yè)鏈供應緊張,"電池荒"也隨之出現。今年一月,TSLA創(chuàng)始人馬斯克就在財報會議上表示,電池供應已經成為"目前電動汽車普及的障礙"。三月,蔚來汽車創(chuàng)始人李斌表示,今年二季度電池供應將遭遇最大瓶頸。五月,CATL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客戶最近催貨讓他"快受不了了"。
其實,目前整個動力鋰電池行業(yè)的產量,是供大于需的。行業(yè)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動力鋰電池產量共計為511GWh,但出貨量僅為80GWh,總產量利用率僅為15.66%。同年,我國動力鋰電池產量為83.4GWh,裝機量為63.6GWh。今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鋰電池產量累計約為74.7GWh,但裝機量為52.5GWh,大約有30%的動力鋰電池尚未裝機。
行業(yè)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的電池荒其實高端產品不足,中低端產品嚴重過剩。頭部公司的優(yōu)質產量嚴重不足,落后的公司產量則嚴重過剩。
02技術、資本支撐的"大玩家"時代
從行業(yè)人士的分析看,伴隨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動力鋰電池公司此前也在不斷擴產,但這一輪的擴產潮還是有些不相同的地方。
一是積極擴產的基本都是"優(yōu)等生"。近期忙著擴產的動力鋰電池公司,基本上都是目前市場裝機量排名前列的一線和二線公司,三、四線電池公司難覓蹤影。一、二線公司擴產忙,三、四線公司掙扎求生,正是動力鋰電池行業(yè)當下冰火兩重天的景況。
動力鋰電池行業(yè)龍頭CATL,也是次輪擴產中步伐最大的。其增資通告中披露5個項目,共新增產量137GWh。CATL2020年報披露,公司已建成69GWh的產量,其中在建工程中的產量達77GWh,加上次輪新增產量,CATL總產量將達283GWh。
二線動力鋰電池公司中,裝機量、行業(yè)排名快速上升的中航鋰電和蜂巢能源的擴產步伐很大。中航鋰電除了對江蘇常州、廈門兩大基地進行擴產,今年還接連敲定了成都、武漢、合肥三個新基地,擴增產量超過100GWh,根據其規(guī)劃,2022年產量達200GWh,"十四五"總產量超過300GWh。蜂巢能源則新增四個項目,新能產量近80GWh,其目標是2025年產量增至200GWh。
二是擴產規(guī)模大。動輒都是百億投資規(guī)模,產量20GWh很常見,部分新上馬項目產量高達50GWh-60GWh,相當于今年上半年整個行業(yè)的裝機量。
三是這一輪擴產有新技術做支撐。積極擴產的公司,基本都有過硬技術傍身。CATL基于三元鋰電池的CTP電池系統產品,降低成本、簡化工藝的同時還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還有新近公布鈉離子電池技術,是鋰電池的很好補充。比亞迪有刀片電池,將磷酸鐵鋰電池的"功力"大大提升。
中航鋰電和廣汽埃安深度合作開發(fā)的LFP彈匣電池,在電池材料和電池包上實現創(chuàng)新,針刺試驗后不起火不爆炸,可承受1400度高溫。蜂巢能源公布無鈷電池和方形疊片工藝,通過電池材料和制造工藝的創(chuàng)新,降低三元電池的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國軒高科則公布JTM(JellyRolltoModule,從卷芯到模組)集成技術,和刀片電池等效。
四是這輪擴產備受資本熱捧。CATL規(guī)劃新增產量137GWh的同時,發(fā)起了高達582億元的定增,融資規(guī)模超過90%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中航鋰電去年年底引入一批戰(zhàn)略投資方,注冊資本由此前的69.9億元增至127.6億元,目前正沖刺IPO;蜂巢能源七月底宣布完成102.8億元B輪融資,計劃明年登陸科創(chuàng)板。
在行業(yè)投資人士看來,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的投資重心將從整車向產業(yè)鏈中上游轉移。一方面,造車新勢力的主力公司已經上市并經歷股價飛漲,市值已經非常高,而在TSLA的不斷降價之下,造車新勢力之間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傳統車企發(fā)力新能源,各類汽車制造商都在加大推出電動汽車,這對產業(yè)鏈的中上游公司更為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動力鋰電池公司近期的新增擴產項目,在各地都是地方政府十分看重的重大投資項目。和整車項目相同,為了爭取優(yōu)勢項目落地,地方政府供應的不止是土地、稅收等支持,還有十分給力的資金、融資支持。
在一、二線動力鋰電池公司忙著擴產的同時,三、四線動力鋰電池公司則不斷退出。七月底,有中信產業(yè)基金背景的力信能源宣布破產重整,成為繼錢江鋰電、沃特瑪、環(huán)宇電源、遨優(yōu)電池、湖北猛獅等之后又一家的動力鋰電池公司。
比較今年上半年和2018-2019年動力鋰電池公司裝機量前十名單,曾經的主力天津力神和深圳比克、北京國能等公司已經不見蹤影。除了CATL和比亞迪一直穩(wěn)坐前兩名之外,第二梯隊的動力鋰電池公司名單和座次都變動較大。
整體來看,行業(yè)競爭加劇之下,動力鋰電池行業(yè)的"大玩家"時代已然到來。
03提前卡位迎接行業(yè)爆發(fā)
新一輪大規(guī)模擴產之后,目前困擾整車公司的"電池荒"問題能否解決?
對此,業(yè)內有不同意見。樂觀者認為,"電池荒"不像"芯片荒",存在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我動力鋰電池產業(yè)的產業(yè)鏈相對完善,發(fā)展也很快,目前的短缺重要是由于今年新能源汽車猛然提速,中上游產業(yè)鏈跟不上導致的。而從目前來看,國內動力鋰電池公司的產量擴建動作很快,動力鋰電池缺貨問題不難解決。
但也有看法認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都在加速,國內外車企紛紛加快推出電動汽車的背景下,動力鋰電池短缺的問題還將持續(xù)。
蜂巢能源董事長楊紅新在受訪時表示:"缺芯之后,汽車制造行業(yè)面對的重要供應短缺將是電池。由于產量釋放要時間,未來幾年電池產量將持續(xù)吃緊。"
近日,美國銀行在公布的報告中預計,2025/2030/2040年,全球電動汽車滲透率將分別提高至23%、40%和67%。而且,美國銀行還根據模型推算,動力鋰電池供應或于2025~2026年"售罄",屆時各電池廠產量利用率都將超過85%。2026~2030年間,"電池荒"可能進一步加劇。
廣發(fā)證券研報也預測,即便是考慮了每年新增擴產后,在2021年、2022年、2024年、2025年,全球動力鋰電池預計仍將會分別出現17GWh、30GWh、45GWh、370GWh的產量缺口。
還有業(yè)內人士擔心,動力鋰電池行業(yè)的新一輪產量擴張,是否會帶來產量過剩的問題。據證券機構統計,我國頭部公司的動力鋰電池規(guī)劃產量已達到1100GWh,可供高達2200萬輛車使用。
從整車公司和動力鋰電池公司的發(fā)展來看,產量過剩在所難免,新興行業(y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勢必會帶來大量熱錢涌入,產量擴張,一輪輪擠泡沫中,優(yōu)勢公司和優(yōu)質產量留下。
有關動力鋰電池公司而言,眼下最關心的問題,除了擴產就是原材料漲價。很大程度上,動力鋰電池公司的產量擴張計劃,也刺激了動力鋰電池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原材料價格飛漲,引發(fā)動力鋰電池公司向上游擴張,布局鋰礦等戰(zhàn)略資源。
今年一月,國軒高科年產3萬噸三元正極材料項目開工,項目建成后具備年產30000噸高比能、高安全、長壽命和低成本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二月,國軒高科和宜春市人民政府簽署戰(zhàn)略協議,國軒集團將投資115億元在宜春經開區(qū)建設鋰電新能源產業(yè)項目。僅2021年一季度,國軒高科已斥資超235億元加碼上游材料及電池回收。
三月,動力鋰電池公司億緯鋰能宣布和德方納米設立合資公司,專注于生產低成本優(yōu)質的磷酸鐵鋰,并優(yōu)先向億緯鋰能及其子公司供應。合資公司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為20億元,年產量10萬噸。
七月底,CATL和宜春市人民政府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CATL將在宜春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和相關縣市區(qū)建設碳酸鋰等上游材料生產基地。
蜂巢能源之所以選擇在四川遂寧建立動力鋰電池廠,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我國鋰業(yè)之都"美譽的遂寧具有豐富的鋰鹽資源,能為蜂巢能源供應重要的電池生產材料來源。
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已是大勢所趨,動力鋰電池公司要提前卡位,做好技術、產量上的準備。就像CATL董事長曾毓群年初所說的,未來5年,鋰電產業(yè)市場將迎來井噴期,快速進入TWh時代,高效率、高品質的交付將是公司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執(zhí)筆:耿慧麗
下一篇:鋰資源產業(yè)步入高景氣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