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无码澳门在线_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_国产普通话刺激_女生免费黄视频

動力鋰電池“瘋狂擴產”沖擊波

鉅大鋰電  |  點擊量:0  |  2021年12月27日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進入高速發(fā)展期。我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八月,新能源汽車單月產銷量首次超過30萬輛,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前八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81.3萬輛和179.9萬輛,同比上升均為1.9倍。


值得一提的是,八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提升至17.8%,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更是接近20%。按照這樣的態(tài)勢發(fā)展,我國有望提前實現(xiàn)2025年新能源汽車20%市場份額的中長期規(guī)劃目標。


新能源汽車增速超預期,有關動力鋰離子電池的需求也在高速上升。


我國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yè)創(chuàng)新聯(lián)盟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八月,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產量累計111.5GWh,同比累計上升201.0%。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裝車量累計76.3GWh,同比累計上升176.3%。其中三元電池裝車量40.9GWh,同比上升111.2%;磷酸鐵鋰離子電池裝車量35.2GWh,同比上升338.6%。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快速上升的同時,動力鋰離子電池的供應存在缺口。八月底的成都車展期間,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透露,目前蜂巢能源的電池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當前行業(yè)內電池缺口在30%-50%左右,供應緊張的情況有可能會持續(xù)到2025年。多家車企相關人士也在不同場合表達了有關動力鋰離子電池供應不足的擔憂。


為了應對全行業(yè)電動化轉型帶來的供應鏈壓力,今年以來,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正在積極擴充產量,在全國各地新建電池廠。而與整車公司重要選擇一、二線城市布局不同的是,在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新一輪的擴產熱潮中,許多三四線地方政府有著更高的熱情,其中最為積極者包括四川、江蘇、安徽、廣東、江西等地。


不過,目前國內的動力鋰離子電池仍然存在“高端產品不足、中低端產品產量過?!钡那闆r。動力鋰離子電池迎來爆發(fā)期的同時,行業(yè)也在進一步向頭部公司集中,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yè)的發(fā)展也不會一帆風順,仍將面對諸多難題。


大面積擴產


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yè),是今年當之無愧的風口。


據(jù)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以來,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億緯鋰能、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等多家一二線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都宣布了新的擴產計劃,今年以來規(guī)劃的新增產量就超過1000GWh,差不多是今年動力鋰離子電池裝車總量的10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重要新增產量以一、二線公司為主,并且投資規(guī)模都有所擴大,動輒投資額就上百億。


龍頭公司寧德時代,是今年以來擴產的重要公司之一。寧德時代半年報顯示,寧德時代動力鋰離子電池及儲能系統(tǒng)的產量為65.45GWh,在建產量為92.50GWh。今年八月,寧德時代發(fā)起了高達582億元的定增,規(guī)劃了新增137GWh產量的項目。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到2025年,寧德產量將突破600GWh。


同時,寧德時代和各地方政府的關系也更加密切,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四處簽約,并與江蘇、四川、江西、上海、廈門等多地政府的高層領導會面。


今年二月,寧德時代與廣東省政府簽署合作協(xié)議。七月十四日,寧德時代與宜賓市政府簽署全方位深化合作協(xié)議,攜手共建寧德時代西南總部、生產基地、產業(yè)生態(tài)體系、國際培訓中心、新能源學院和新能源產業(yè)基金。八月十八日,寧德時代與上海市政府簽訂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寧德時代將在上海落地全球創(chuàng)新中心及國際功能總部、未來能源研究院、高端制造基地等相關項目。九月十三日,寧德時代與宜春市政府簽署合作協(xié)議,將共建投資總額135億元的新型鋰離子電池生產制造基地項目,同時深耕產業(yè)鏈上下游,與宜春市礦業(yè)公司簽署合作協(xié)議,并與合眾新能源汽車簽署全面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


在剛過去的八月,比亞迪則先后新增無為弗迪、鹽城弗迪、濟南弗迪、紹興弗迪等四家電池公司。


二線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中,中航鋰電、國軒高科和蜂巢能源的擴充產量步伐也都邁得很大。中航鋰電除了對江蘇常州、廈門兩大基地進行擴產之外,今年還接連宣布成都、武漢、合肥三個新基地的建設計劃,擴增產量超過100GWh,根據(jù)中航鋰電的規(guī)劃,2022年產量將達到200GWh。


蜂巢能源則新增了四川遂寧、浙江湖州、馬鞍山、溧水、成都等地多個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贛鋒鋰電擬投資84億元,在江西新余和重慶兩江新區(qū)兩地,建設年產15GWh新型鋰離子電池項目;目前產量為28GWh的國軒高科,則將此前2025年的100GWh產量目標上調整為300GWh。


可以看到的是,各地方政府對引進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特別是優(yōu)質公司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都比較積極。而這些優(yōu)質公司的前景也的確被外界看好,未來有可能給地方政府帶來不錯的稅收與就業(yè)前景。


除了地方政府的追捧之外,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也成為資本的寵兒。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的投資中心已經從整車轉移到中上游。


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孚能科技等幾家A股上市公司股價一路飆升。中航鋰電去年年底引入一批戰(zhàn)略投資方,注冊資本由此前的69.9億元增至127.6億元,蜂巢能源七月底宣布完成102.8億元B輪融資,兩家公司都在為IPO做準備。


整個行業(yè)的一二梯隊頭部格局都已經愈發(fā)明朗,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發(fā)展格局也在變得更加清晰。


捆綁上游


除了加快投資建電池生產基地之外,今年以來,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也在加大對上游原材料的爭奪。


2020年以來,鋰離子電池上游原材料價格始終維持在高位,且呈現(xiàn)出持續(xù)上漲的趨勢。


九月十六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第三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提到,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面對鋰鈷鎳等礦石資源保障和價格上漲的壓力,為此,工信部將與相關部門一起加快統(tǒng)籌,提高鋰鈷鎳等關鍵資源保障能力。


而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與不同地方政府合作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因為看中了當?shù)氐匿嚨V資源。


寧德時代與宜春市的合作中,其中就有一條內容是與宜春礦業(yè)公司在宜春建設碳酸鋰等上游材料生產基地。宜春被稱為“亞洲鋰都”,據(jù)宜春市政府公開信息,江西宜春已探明可用氧化鋰儲量260萬噸,占全國儲量的37.6%,折合碳酸鋰約642萬噸。


看中宜春市的還有國軒高科。今年八月,國軒高科與宜春市政府達成合作,將在宜豐、奉新兩地投資建設碳酸鋰項目,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碳酸鋰10萬噸。


蜂巢能源之所以選擇在四川遂寧建立動力鋰離子電池廠,原因之一也是遂寧具有豐富的鋰鹽資源,能為蜂巢能源供應重要的電池生產材料來源。


隨著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邁向更大的規(guī)模,現(xiàn)在的供應鏈可能無法滿足其產量上升需求。因此,這也倒逼著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加大上游資源的布局,與上游實現(xiàn)更加密切的捆綁,從而保證自己未來的生產,并且盡可能地保證供應鏈安全及成本管控。


頭部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的競爭,已經不再是有關車企訂單的爭奪,也會擴大到上游。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車企的對策


由于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的產量擴張無法快速落地,在巨大的電池需求面前,新能源汽車“電池荒”或許仍將持續(xù)。車企與電池公司之間的博弈,也將進入下一個新的階段。


在動力鋰離子電池供應體系方面,車企采用了不同的手段來應對。


第一種是參照傳統(tǒng)汽車業(yè)的零部件供應體系,擴大自己的電池供應商范圍。這將給優(yōu)質的二線電池公司和覬覦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許久的日韓電池公司帶來機會。


近日,據(jù)韓國媒體報道,動力鋰離子電池供應商SKInnovation與小鵬汽車簽訂了電池供應合約,將為小鵬電池供應811電池。而此前小鵬汽車的電池大多由寧德時代供應。


寧德時代的重要合作伙伴寶馬集團的電池供應來源,也包括了億緯鋰能、韓國的三星SDI和瑞典的NorthvoltAB等三家公司。億緯鋰能還曾與特斯拉我國傳出緋聞,中航鋰電也取代寧德時代,成為廣汽埃安最重要的電池供應商。


第二種方式則是與電池公司深度合作,包括合資建廠、戰(zhàn)略入股等方式。


合資建廠的重要是國內主機廠和寧德時代的合作,即東風、上汽、廣汽、一汽等公司都分別與寧德時代建立了合資公司。


戰(zhàn)略入股,則重要是一些大車企和二線電池公司之間的合作。例如,國軒入股國軒高科、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等。


在產品基本穩(wěn)定的條件下,假如車企的規(guī)模拉起來,入股和控股二三線電池公司是雙方形成穩(wěn)定供應的充分必要條件。而有關二線電池公司的發(fā)展而言,一旦擁有了大公司的背書,無論是對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價值判斷還是在市場競爭中,都將帶來幫助。


第三種,則是車企自建廠。大眾、戴姆勒、通用等車企在歐洲、美國都有類似的布局。


九月七日,保守的豐田也宣布了大舉進軍電動市場的計劃,豐田計劃到2030年,投資137億美元用于電池研發(fā)、生產和提高產量。豐田的目標是,到2030年,其全球電池年產量為200GW,將電池生產成本降低一半。豐田除了開發(fā)新一代鋰離子電池,也將加快開發(fā)固態(tài)電池。


當然,有關車企而言,自建電池廠存在技術積累、研發(fā)等一系列難題,也存在一定風險。大眾的做法是,在與一線電池公司保持電池供應關系的同時,通過與二線電池公司的合作,快速補足在電池化學等相關領域的技術短板,并盡快地提升自產電池的能力。


車企自建電池產量并非沒有成功先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比亞迪,只不過比亞迪是從電池行業(yè)切換到汽車賽道。


比亞迪當前面對的重要問題是,早在2018年其就已經提出了電池外供的計劃,但目前外供計劃進展極為緩慢。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自建廠或者加深與二線電池公司的合作關系,比亞迪的電池外供之路將面對更大的挑戰(zhàn)。


當然,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車企與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之間的都將是一種在合作中博弈的關系。擴產大潮之下,有人能乘風而上,也會有人在追趕的路上被拋下。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