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07月08日
日本研發(fā)新型硫黃鋰電池 有望拯救手機續(xù)航
日本產業(yè)技術綜合研究所(以下簡稱產綜研)與日本關西大學目前正在在研發(fā)一項新型電池——硫黃鋰電池,該技術得如能在鋰離子電池上應用,有望大幅減少給智能手機等便攜終端充電的頻度,預計3~5年后推向實用。
在鋰離子電池的電極采用硫黃、將電池容量增加至4~5倍的技術相繼得到開發(fā),產綜研通過使其與電極金屬強烈結合解決了硫黃易溶于電解液的問題,日本關西大學則在電極結構上有所創(chuàng)新。
記者在報導中說,鋰離子電池由鋰離子通過電解液在正極和負極之間來回移動實現反復充放電。正極采用包括稀有金屬在內的鈷酸鋰等。
而并非稀有資源的硫黃“具有大量存儲電力的特性,適于充當電極材料”。這項研究是將硫黃加工為微顆粒狀、在增加表面積的基礎上用于正極。
對于反復充放電,硫磺將溶于電解液,降低電池的性能的問題已經被產綜研解決,采用的技術是將鐵和鈦等金屬與硫黃制成粉末,與由陶瓷制成的小球一起混合。借助小球相互碰撞之際的沖擊,使金屬原子和硫黃得以緊密結合。
日本產綜研高級主任研究員榮部比夏里在這項研究中發(fā)現,1個金屬原子可與4~6個硫黃微顆粒物結合:“向電極采用的碳上打開的直徑數納米(納米為10億分之1米)孔洞中滲入硫黃微顆粒物。制成微顆粒物易于固定的均勻尺寸的孔洞,并高效將硫黃充填到孔洞中。通過此方法制成的電極重量的約30%為硫黃,而電池容量達到以往的4倍。”
與此默契配合的石川教授等制作了正極,進行了電池測試。即使反復進行數百次充放電仍能保持性能。而充電所需時間縮短為以往鋰離子電池的1/20。今后將增加滲入碳的硫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