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3月30日
如何看待風暴中的刀片電池?
電池先進是肯定的,如何通過產品將其價值進一步放大是關鍵。
傳聞已久的比亞迪刀片電池終于露出了冰山一角。日前,工信部公布了最新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從中我們看到了漢EV的身影,同時也注意到其采用的刀片電池的系統(tǒng)重量能量密度140Wh/kg。
這個能量密度在業(yè)內引發(fā)了一些爭議,說好的比肩寧德時代811電池(能量密度已達180Wh/kg,已量產大半年)的呢?不管是能量密度,還是晚于一年的量產時間,比亞迪刀片電池都落后于寧德時代811電池。
盡管爭議的地方很明顯,但在比亞迪信誓旦旦面前,在豐田的強大背書下,由此武斷地判定刀片電池不如寧德時代811電池并不可取。所以,真相到底是什么?
有關刀片電池最早的表述,是在比亞迪去年三季度的業(yè)績交流會上,按照當時的說法,將于明年5-六月份推出的全新一代鐵鋰離子電池,體積比能量密度將提升50%,壽命長達8年120萬公里,成本還可以節(jié)約30%。
可以看到,刀片電池本質還是磷酸鐵鋰(LFP)電池,其提升50%的性能是體積比能量密度,并非重量能量密度,比亞迪并未明確表示刀片電池重量能量密度提升(有媒體報道9%)。所以,媒體拿LFP的弱點去比較三元鋰的優(yōu)點,這個思路本來就錯了,兩者不在一個維度上。
不僅于此,媒體熱傳的刀片電池能量密度比肩當前811電池,其實是下一代刀片電池的電芯能量密度比肩當前的811系統(tǒng)能量密度,被誤傳的更離譜。
2018年,比亞迪曾表示磷酸鐵鋰單體能量密度165Wh/kg,包體140Wh/kg(與工信部披露的對的上,應該是第一代刀片電池)。未來兩年規(guī)劃單體能量密度提升至180Wh/kg以上,包體提升至160Wh/kg(應該是下一代)。
從化學體系上來說,LFP與三元鋰不在一個類別,所以單純就某項性能做比較并不可取,于消費者而言,只要效果達到了,就是各自體系內最好的電池。所謂的效果,就是大家比較關注的續(xù)航里程。
從工信部披露的資料來看,漢EV將有單電機和雙電機兩個版本,前者綜合續(xù)航605公里,后者550公里。兩項數據的背后意義在于,盡管刀片電池的系統(tǒng)重量密度僅為140Wh/kg,但續(xù)航里程卻是搭載LFP電池的純電動乘用車的最高水平,幾乎已經比肩寧德時代811電池。
這背后的功勞當然是體積能量密度高達50%的提升,其意味著同樣的尺寸下,能塞進更多刀片電池,這其實與三元鋰離子電池提升重量能量密度的道理是相同的。不相同的是,LFP的成本更低,而且安全性理論上更佳。
有關成本,我們做個測算。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yè)協(xié)會數據顯示,目前磷酸鐵鋰離子電池電芯的市場報價已降至0.7元/Wh左右,三元電池電芯的報價在0.9元/Wh左右。假如比亞迪刀片電池基于市場平均報價再降低30%,也就是大概為0.49元/Wh,那么采用60KWh電池包的刀片電池成本將比市面三元鋰平均低18600元。
當然,這只是根據電芯報價的簡單估算,實際刀片電池采用了電芯到電池包技術,省去了中間的模組,傳感器、BMU與線束等軟硬件的減少,意味著節(jié)省的成本可能更為樂觀。而電池成本下降的意義是什么,這點不用細說就能明白電動汽車普及時代來臨了。
我們再反推回去看,對電動汽車一直不為所動的豐田為何突然加速電動化,而且與比亞迪合作,假如沒有嗅到這點變革斷不會如此。
還有安全性,其實談LFP安全性比三元鋰更好,這本身是個偽命題。大家的參考點重要是LFP電池失控溫度在500度以上,而三元鋰離子電池則低于300度,一些高鎳三元鋰離子電池熱失控溫度甚至低于200度。但這只是材料層面的安全性,沒有考慮到廠家技術實力的因素,說刀片電池安全性更佳,一來它是LFP,二來操刀者是比亞迪。
針對刀片電池的爭議,比亞迪銷售公司總經理趙長江發(fā)了個微博,大致意思是消費者應該選擇安全性更高、保有量大、10年后還能兌現服務和質保承偌的品牌。的確,不管是刀片電池的LFP化學體系,以及比亞迪品牌在新能源領域多年的口碑積累,多方面因素讓漢EV不懼與采用811電池的其它品牌電動汽車競爭。
既然提到漢EV,我們可以做些延伸。盡管比亞迪品牌力薄弱,但漢經過多年的比亞迪超跑發(fā)酵(見本刊《獨家|比亞迪漢DM性能曝光,特斯拉加油》),已經形成了超強的品牌IP,意味著漢是提升比亞迪品牌力最好的契機。
但是,如今漢EV采用了成本更低的刀片電池,而且續(xù)航對標的是811電池,這意味著相較其它品牌對手,漢EV的售價可能更便宜,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大驚喜,相反對提升比亞迪品牌力的用途可能見絀。如何打好漢這張牌,成為了比亞迪最迫切要思考的,不能浪費了這么好的IP。